60年来 芭比娃娃如何迎合、制造女孩的幻想?

从诞生之日起,芭比就是一个矛盾的形象:她赞扬了女性的独立与自由,却落实为单一的审美与价值观。

今天是 2019 年 3 月 9 日,这一年的第 68 天。

60 年前的今天,玩具厂商美泰(Mattel)在纽约国际玩具展览会上推出了第一款芭比娃娃。这个玩具史上的传奇从美国卖到世界各地,走进了无数女性的记忆。

“娃娃”绝非新鲜事物。但到 1959 年,许多女孩已经对那种传统的、需要呵护的“娃娃”形象失去了兴趣,其中就包括美泰联合创始人露丝·汉德勒(Ruth Handler)的女儿。汉德勒注意到了市场的变化,她设计的芭比娃娃身材成熟,着斑马纹泳衣,扎马尾,对外标注为“成年时装模特”。

的确,“时尚”是芭比娃娃的一大卖点,无论是连衣裙还是职业装,她都能轻松穿出神采。

芭比娃娃诞生于战后的繁荣年代,女性——或者说,中产阶级白人女性——被越来越多地赋予了“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权利”。和往日的娃娃相比,芭比更好地迎合了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。人们在她身上投射了独立、职业与光鲜等美好品质与欲求之物。

这种投射不仅适用于美国女性,更随着美国霸权的建立,在许多国家成了“美国梦”的象征之一——你会看到,芭比的手中有时会握着美国国旗,比如她身着航天服的时候。

尽管“职业”“性感”的芭比走在了时代的前列,在一些人看来,她也暴露出个人主义的矛盾性。父母们担心,芭比的时髦服饰会激发孩子“重物质”的倾向,使之过早陷入消费社会的逻辑。

更为人诟病的,是芭比不切实际的身材和金发碧眼的种族设定。她似乎向人们表明,消费社会中的自由,不过是追求他人眼中的“完美”的自由。

无论如何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芭比娃娃都是众多家庭的标配。《经济学人》杂志 2002 年报道称,3 岁到 11 岁的美国女孩平均每人有 10 个芭比娃娃。即使没买过芭比娃娃的实物,人们也很容易在流行文化中见到她的身影,感知她作为一个重要符号的力量。

但时代终究在变化。就像 60 年前女孩们厌倦了传统娃娃,芭比娃娃也不得不面对被质疑、被冷落的那一天。2015 年,美泰公司财报显示芭比娃娃的销量连续 7 个季度出现两位数下跌。营销失败、渠道老化、来自迪士尼的竞争对手都是导致芭比娃娃“失宠”的因素,而更根本的,是那个植根于 1950 年代的梦幻不再成立。

在一个讲求多元的时代,她代表的单一的“完美”已不合时宜。

于是,人们看到了美泰公司的自救。2016 年 1 月,美泰为芭比娃娃新增了娇小、丰腴和高挑三种身材,以及 7 种肤色、18 种瞳色。诞生之初的宣传口号 “I Can Be… Barbie”,变成了 “You can be anything”。当年第二季度,芭比娃娃的销量同比上涨 23%,第三季度上涨 16%。

(顺便提两句……作为芭比娃娃的竞争对手,迪士尼的公主形象也没有好到哪里去。有研究人员统计了从《灰姑娘》到《冰雪奇缘》中的公主形象,发现她们的腰臀比中位数是 0.50,比芭比还小——相对应的,反派的腰臀比中位数则是 0.66。)

此外还有:

《国富论》1776 年的今天,苏格兰经济学家、哲学家亚当·斯密的名著《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》(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,简称《国富论》)在伦敦出版。某种程度上,这本书见证了现代经济学的诞生。

《国富论》出版之时,欧洲正在经历启蒙运动,工业革命正在英国生根,思想和工业的进步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土壤。在这本书中,斯密提出了著名的“看不见的手”,来解释市场如何使经济活动成为可能。与此同时,斯密就市场机制提出的人性假定,也奠定了对“人”的现代看法,他的哲学和经济学一道渗透于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之中。

随便翻开一本经济学教材,你都会听到斯密的声音在回响,比如:所有社会现象均源于个体的行为以及与他人的互动,其间人们根据各自期望的收益和成本进行选择。

几乎所有的现代经济理论都会追溯到斯密的《国富论》。资本主义、自由市场的捍卫者自不必说,主张大政府的改革派、质疑自由经济的社会主义者也会对它作出自己的解读。在中国,《国富论》最早由严复译为《原富》,1902 年 10 月出版。

东京大轰炸1945 年的今天深夜,美军 334 架 B-29 轰炸机集体飞往东京上空,用上千吨炸弹地毯式地轰炸了日本首都。美军指挥官精心选择了燃烧弹,利用东京多为木结构建筑的特点,将整座城市化为一片火海。

3 月 9 日至 10 日,一天之内,美军的轰炸就导致了约 10 万名平民死亡,超过了后来的广岛核爆,成为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常规轰炸行动。经过二十多天,日本政府才清理完遇难者的遗体。有资料显示,东京 60 余处公园掩埋了超过 8.6 万具尸体。

尽管空袭重挫了日本民众的信心,也消灭了大部分战略目标,但战争并未因此结束,而是延续到了当年 8 月。相较于对核爆遇难者的纪念,东京大轰炸在日本是个更微妙的话题,它牵涉到日本政府本身的责任,也牵涉到战后的日美关系。

太空假人1961 年的今天,苏联成功发射了 Korabl-Sputnik 4 号宇宙飞船。这艘飞船首次搭载了一个人体模型,名为“伊万·伊万诺维奇”——一个最最常见的俄国名字。除此之外,飞船上还有一条名叫“切尔努什卡”的狗、80 只老鼠、一些豚鼠和爬虫,都是为了测试太空旅行对人和动物的影响。

返程途中,“伊万·伊万诺维奇”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弹射,并在降落伞的帮助下安然回到地面。此后,他又随 Korabl-Sputnik 5 号游历了一次太空。这两次飞行为仅仅 1 个月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作了准备。

题图来自:XINYI SONG on Unsplash

推荐阅读